猪结肠小袋虫病

【导读】猪结肠小袋虫病的综合防治,本篇详细介绍猪结肠小袋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猪结肠小袋虫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判断猪结肠小袋虫病,猪结肠小袋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猪场发现猪结肠小袋虫病怎么办?猪结肠小袋虫病用什么药?这里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
猪结肠小袋虫病

猪结肠小袋虫病(Balantidiosis)是由结肠小袋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主要感染猪和人,有时也感染牛和羊以及鼠类。寄生于动物的大结肠。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有肠炎症状。

猪结肠小袋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吉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均有报道。

结肠小袋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目前已知有33种动物可以感染小袋虫,其中猪的感染最为普遍,而且感染率甚高,可达20%~100%。

我国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报道过猪的结肠小袋虫病。尤以西南、中南和华南地区,猪的感染更为普遍。

人的感染率很低。人的感染主要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的。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至少可保持活力2周;在潮湿的环境下能存活2个月;在直射阳光下3h才能发生死亡。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存在4h。

猪结肠小袋虫病可因宿主的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条件、季节及其他因素而有很大的差异。

在一般情况下,虫体对肠黏膜损害不大;但当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特别是并发有猪沙门氏菌感染时,虫体可乘机侵入,破坏组织,造成溃疡性肠炎。感染的部位主要在猪的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

在我国南方地区,仔猪常发生本病。

病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多突然发病,可于2~3日发生死亡。慢性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患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躺卧,有颤抖现象,体温有时升高;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先为半稀,后水泻,带有黏膜碎片和血液,并有恶臭。

重症病猪可发生死亡。仔猪发病严重;成年猪常为带虫者,常常成为感染源。

生前诊断可根据临诊症状和在粪便中找到小袋虫的滋养体和包囊而确诊。

死后剖检时,着重观察结肠和直肠上有无溃疡性肠炎,并在肠黏膜涂片上检查到虫体。肠黏膜的虫体要比肠内容物中为多。对人的病例,必要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

一、怎么治疗猪结肠小袋虫病?

对于病猪可用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或灭滴灵等药物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使用驱虫净也有一定的效果。

0.1%福尔马林液灌肠可收到暂时的疗效,虫体一般1~2天消失,但不久能再次出现。

二、如何预防猪结肠小袋虫病?

主要着重于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饲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清洁尤其应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以免遭受感染。

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 coli),属纤毛虫门、动片纲、毛口目、小袋科、小袋属。虫体较大,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滋养体能运动,一般呈不对称的卵圆形或梨形,大小为30~180µm×25~120µm;虫体前端略尖,其腹面有一个胞口,后端略钝圆,有一个不甚明显的胞肛,体表有表膜。滋养体在人的大肠中很少形成包囊,而在猪的大肠中可形成大量包囊。滋养体排至外界环境后还可形成包囊。包囊不能运动,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0~60µm,生活时呈淡黄色或浅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有2层囊膜,囊内包藏着1个虫体;有时有2个处于接合过程中的虫体。刚形成时,包囊中的虫体仍能做缓慢的运动,但不久即变成一团颗粒状的细胞质,细胞质中有1个细胞核,有伸缩泡,有时还可见到食物泡。

人、猪或其他动物在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囊壁经消化液的作用后,虫体逸出变为滋养体,进人大肠定居。以肠壁细胞、淀粉、细菌、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红细胞和白细胞等为营养。以横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在不利环境或其他条件下,滋养体形成包囊。宿主的粪便中常有许多小袋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宿主吞食了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包囊而遭受感染。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症状,建议以线下兽医,面诊、治疗为准。
  • 索引
  • 什么是猪结肠小袋虫病?
  • 猪结肠小袋虫病的流行特点
  • 猪结肠小袋虫病的临床症状有...
  • 猪结肠小袋虫病的病理变化是...
  • 猪结肠小袋虫病怎么治疗及预防?
  •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什么病原引...
  •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