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

【导读】猪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本篇详细介绍猪布鲁氏菌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猪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判断猪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猪场发现猪布鲁氏菌病怎么办?猪布鲁氏菌病用什么药?这里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
猪布鲁氏菌病

猪布鲁氏菌病(Brucella Suis disease)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睾丸炎、巨噬细胞增生和肉芽肿形成。

猪布鲁氏菌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某些地方有牛、羊、猪、犬种布鲁氏菌病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

猪的布鲁氏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猪种布鲁氏菌对人类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因此,防制猪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鲁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但自然病例中,仍以家养的牛、羊(绵羊、山羊)、猪最易感。此外,水牛、牦牛、野牛、羚羊、鹿、骆驼、野猪、马、狗、猫、狼、狐狸、猴、野兔、鸡、鸭及一些啮齿动物等以及人都可自然感染。

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小鼠、鸽和幼猫易感,家兔次之,但豚鼠最为易感。不同种别的布鲁氏菌各有其主要宿主动物,如牛种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牛,还能感染马、犬、鹿、绵羊、骆驼、猫及人;羊种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山羊、绵羊,还能感染牛、猪、鹿、骆驼和人;猪种布鲁氏杆菌除感染猪外,也可感染牛、马、鹿、羊和人;绵羊附睾布鲁氏菌、犬种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只能感染本类动物。

我国人感染的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羊型,其次为猪型,牛型最少。 病猪或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菌主要存在于被感染母猪的胎儿、胎衣、乳房及淋巴结中。

当病母猪流产时是最危险的时期,可从胎儿、胎衣、胎水、奶、尿、阴道分泌物中大量排出细菌,污染产房、猪圈及其他物品。流产母猪的乳汁也在一定时间内排菌。病公猪的精液中也可有病原体,随精液传播疾病,这对公猪传播本病来说更为重要。

猪布鲁氏菌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即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感染。其次是皮肤、黏膜及生殖道。

本菌有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不仅可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机体,而且可从无创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交配传染,是猪的重要传染途径之一。若病公猪精液中有病原体时,人工授精时,可使母猪被感染。

野猪也可感染猪种布鲁氏菌,野猪与家猪接触,就可能传播该病。

母猪较公猪易感;幼龄猪只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增高,性成熟后对本病很易感。所以,5月龄以下的猪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的第30~50天或80~110天,在妊娠的2~3周早期流产时,胎儿和胎衣多被母猪吃掉,常不被发现。

流产前可见母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可见从阴道流出分泌物,也有流产前见不到明显的症状。流产的胎儿大多为死胎,并可能发生胎衣不下及子宫炎,影响配种。有的病猪产出弱胎或木乃伊胎。

流产后从阴道排出黏性红色分泌物,大多经8~10天可消失。流产后又可怀孕,重复流产的较少见。新受感染的猪场,流产数量较多。

公猪主要症状是睾丸炎和附睾炎,一侧或两侧无痛性肿大,有的极为明显。有的病状较急,局部有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有的病猪睾丸发生萎缩、硬化,性欲减退,丧失配种能力。据某猪场报道,在14头公猪中,9头发生睾丸炎,可见其危害性。

无论公、母猪都可能发生关节炎,大多发生在后肢,偶见于脊柱关节,可使病猪后肢麻痹。局部关节肿大、疼痛,关节囊内液体增多,出现关节强硬,跛行。据某地统计介绍,有41%的病猪呈现跛行。

流产胎儿的状态不同,有的为木乃伊干尸化,有的为弱仔或健活,死亡胎儿可见浆膜上有絮状纤维素分泌物,胸、腹腔有少量微红色液体及混有纤维素。胃内容物有黄色或白色混浊的黏液,并混有小的絮状物。有的黏膜上见有小出血点。流产的猪胎衣充血、出血和水肿,表面覆盖淡黄色渗出物,有的还见有坏死。

母猪子宫黏膜充血、出血和有炎性分泌物,约40%患病母猪的子宫黏膜上有许多如大头针帽至粟粒大的淡黄色小结节,质硬,切开可见少量化脓或干酪样物质;有的可见小结节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的斑块,使子宫壁变厚和内腔狭窄,常称为粟粒性子宫布鲁氏菌病。

公猪的睾丸及副睾常见炎性坏死灶,鞘膜腔充满浆性渗出液;慢性者睾丸及副睾结缔组织增生、肥厚及粘连。精囊可能有出血及坏死灶。公猪睾丸及副睾肿大,切开见有豌豆大小的化脓和坏死灶、化脓灶,甚至有钙化灶。据统计,34%~95%病猪的睾丸发生化胀坏死性炎症。

猪患布鲁氏菌病还常见有关节炎,主要侵害四肢较大的复活关节。滑液囊有浆液和纤维素,重时见有化脓性炎症和坏死,甚至还见脊柱骨、管骨的炎症或脓肿。淋巴结、肝、脾、肾、乳腺等也可能见到布鲁氏菌病性结节病变。

引起母猪发生流产的原因较多,特别是近些年一部分新的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诊断工作更为复杂。也就是说,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的原因都可引起猪发生流产。

就布鲁氏菌病来说,流行病学、症状及剖检变化还是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但要确诊,必须有赖于实验室细菌学、血清学的检验,特别是本病多呈隐性感染,只有反复多次检验,方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一、猪布鲁氏茵病的特征

临诊上母猪的流产、公猪睾丸和附睾的炎症、流产胎儿状态,以及胎儿、胎衣及子宫、公猪睾丸的病理变化等都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二、细菌学检查

1、病料抹片、染色、镜检

流产胎儿、胎衣、分泌物中常有大量细菌,采集胎衣分泌物、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脾、肝、淋巴结、子宫坏死部分等组织做抹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见到革兰氏阴性菌,用柯兹洛夫斯基染色法染色,常可见到被染成淡红色的小球杆状菌,其他细菌或组织呈绿色。

2、分离培养

采取病料接种于10%马血清的马丁琼脂斜面。如病料有杂菌污染时,可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即是在100mL马丁琼脂或肝汤琼脂中,加人2500IU杆菌肽、10mg放线菌酮、600IU多黏菌素B,混合后倒人平皿中,供分离培养用。

接种病料后,37℃培养,每3天观察一次。如有细菌生长,挑选可疑的菌落做细菌鉴定,如抹片、染色、镜检。将疑似菌落进行纯培养,进一步做布鲁氏菌生物学特性检验,用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等。

3、动物接种

无菌取胎儿脾、肝、胃内容物,加生理盐水磨碎,取两只体重350~400g的豚鼠,腹腔或皮下注射1~2mL。接种前采血做布鲁氏菌凝集反应检查,接种后从第2周开始,每隔7~10天采血一次,做布鲁氏菌凝集反应,观察凝集反应滴度是否升高,若接种后凝集反应血清滴度达到1:5~1:10或更高时,即为阳性。同时扑杀豚鼠,可见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并有灰白色细小的坏死结节。

取脾、肝和淋巴结做细菌分离培养,若分离培养有可疑菌落,则用已知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做凝集反应,凝集反应为阳性,则可确定为布鲁氏菌。若血清滴度达到1:5~1:10或更高,即使分离不出布鲁氏菌,也可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若接种动物临诊上不发病,剖检也无病变,细菌分离培养阴性,凝集反应阴性时可判为阴性。

4、血清学凝集反应

血清学诊断最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是细菌侵入机体后,经7~15天血液中就出现凝集抗体,随后凝集滴度逐渐增高。病畜流产后10天以上,大多数血凝滴度升高,阳性反应可保持几个月甚至2~3年以上。

因此,流产后采血时间要在7~10天以后为好。目前,广泛采用凝集反应,常用的有血清玻板凝集反应和血清试管凝集反应。具体操作方法及判定按农业部颁发的操作规程进行。

5、其他方法

补体结合反应:病畜感染后7~14天,血液中出现补体结合抗体,保持时间比凝集素要长,特异性和敏感性也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但由于此法操作复杂,一般实验室不做此项检查。近年来,还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间接碳凝集试验、抗球蛋白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法、DNA探针、PCR等检验本病。

6、鉴别诊断

猪布鲁氏菌病要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衣原体病、猪瘟、猪钩端螺旋体病、猪弓形虫病等引起的流产相区别。

一、坚决保护健康猪群

对从未发生过布鲁氏菌病的健康猪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从外部引入病猪。若必须从外单位引进种猪时,应从无此病地区购买,要进行检疫,购进后隔离观察2个月,再进行检疫,确实健康的方可并群饲养。

同时,也要防止运入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每年定期对猪群进行布鲁氏菌病检疫,以能及时发现病猪。

若有原因不明的流产时,必须严格隔离流产母猪,对流产胎儿及胎衣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而且要严格消毒处理,对流产猪只做血清学检查,直到证明为非传染性流产时,才能取消隔离。

二、受威胁猪群的预防措施

1.对猪群进行定期检疫(至少每年一次),并要当作一件防疫制度固定执行,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猪只。

2.定期进行免疫注射,是预防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

我国用于预防猪布鲁氏菌病的是用猪布鲁氏菌弱毒S2株制成的活疫苗。该苗毒力稳定、使用安全、免疫力好,是我国选育的一种优良布鲁氏菌菌苗。本疫苗适于口服免疫和肌肉注射。

①口服免疫:每头猪200亿菌,间隔1个月再口服一次。口服菌苗不受怀孕限制,可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亦可在怀孕期使用。如果猪群大,可按全群猪数计算所需菌苗量,将菌苗拌入水中或饲料中,让全群饮服。如果猪数少,可逐头灌服。在饮服时,不能用热水以免烫死细菌,拌入饲料中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在服菌苗前后3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剂饲料和发酵饲料。

②注射免疫:每头猪200亿菌,间隔1个月再注射一次。妊娠母猪不宜注射。所用菌应稀释后当天用完。无论猪是口服还是注射,免疫期为1年。本疫苗对人有一定致病力,工作人员在使用疫苗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以防感染。用具需煮沸消毒。

三、发病种猪群的康复措施

1、定期检疫和隔离病猪

用凝集反应定期普遍检疫,将检出的阳性和可疑反应病种行屠宰淘汰。特别贵重的种猪可隔离饲养,继续利用。曾检出病猪的猪群在未达到净化前,应当做可疑病猪群隔离饲养,并反复地进行检疫,及时挑出病猪。

对隔离群要严行隔离措施,避免病、健康猪只接触,防止人员互相串往。在经两次连续检疫,全群无流产和公猪睾丸炎病例时,才可认为本猪群得到净化。

2、加强消毒及兽医卫生措施

对隔离猪场、用具等进行常规的消毒。做好猪产房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衣、胎水及分泌物。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特别是发生流产时要注意防护。

3、病种猪的处理

由于猪只饲养的周转较快,病猪以饲养屠宰淘汰为宜。实践证明逐步淘汰和肉品合理利用是一种积极的措施,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

此外,对特别贵重的病种猪,可考虑进行对症治疗,如子宫炎时的冲洗和治疗、抗生素的应用等等。

4、培育健康幼龄种猪

这是净化病猪群,更新猪群的一项积极措施。仔猪在断乳后饲养,2月龄和4月龄各检疫一次,两次检疫为阴性时,才可认为是健康仔猪。

布鲁氏菌属(Brucella)有6个种和20个生物型组成,猪布鲁氏菌生物1型和3型易感宿主是猪,对人有强的致病性。本菌为球状短杆菌,0.5~0.7µm×0.6~1、5µm,用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时,常单个排列或密集成堆。成对,不形成荚膜和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色。由于本菌吸收染料过程较慢,较其他细菌难于着色,所以,常用科兹洛夫斯基染色法染色,布鲁氏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呈绿色。染色的方法是:病料涂片干燥后,滴加2%沙黄液,加热至蒸汽l~2min,水洗,再滴加1%孔雀绿溶液复染(不加热) l~2min,水洗、干燥后镜检。

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6.6~7.4。对营养要求严格,初次分离,须在含有血液、血清、肝汤、马铃薯浸液或胰酶消化蛋白胨等培养基上生长。初次分离培养时,生长缓慢,常要1周以上才能充分发育,待驯化后传代,则2~3天就能生长良好。牛、羊种布鲁氏菌从病料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10%C02环境中才能生长,几代后则不需要。

在营养琼脂上,可以长出圆形、表面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闪光的小菌落,透光呈淡黄色,侧光呈轻微乳色和略带蓝灰色,菌落大小不等。在马铃薯斜面上可长出微带棕黄色菌苔。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度混浊,培养久时,可形成菌环。

本菌一般能分解葡萄糖、木糖等糖类,产生少量酸,不分解甘露醇,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呈阳性,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不凝固牛奶,不溶解红细胞,不利用柠檬酸盐,VP试验,吲哚、甲基红试验阴性,有的菌株能分解尿素,产生硫化氢,还原硝酸盐。

布鲁氏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如对干燥有较强抵抗力,在干燥土壤中存活2个月;干的胎膜内存活4个月;污染粪水中存活4个月以上;衣服、皮毛上可保存5个月。流产胎儿中活75天,子宫渗出物中存活200天,乳、肉食品中存活2个月;

对寒冷抵抗力也强,冷乳中存活40天以上,在冷暗处的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但对热很敏感,60℃加热30min,70℃ 5~10min死亡,煮沸立即死亡。

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兽医常用的一般消毒药,如3%石炭酸、来苏儿、臭药水、5%漂白粉、2%甲醛液、5%石灰水、0.5%洗必泰、0.1%新洁尔灭、消毒净等,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症状,建议以线下兽医,面诊、治疗为准。
  • 索引
  • 什么是猪布鲁氏菌病?
  • 猪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
  • 猪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 猪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 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 猪布鲁氏菌病怎么治疗及预防?
  • 猪布鲁氏菌病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 相关百科